图案专题 | 传统图案里的“一到九”,学到了!

发布日期:2022-03-03 16:02
图片

图片
图案编号:YC06600008


在时下流行的中国元素中,传统纹样似乎更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。

变幻无穷、意蕴深长的各种纹样,不仅展现了各个时代的超群技艺,还让我们看到了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。

昨天栢君给大家分享了传统图案中的“一到五”,今天咱们再来看看“六到九”







六 合同春、鹿鹤同春

图片
清·广绣鹤鹿同春图


『六合同春』又名“鹿鹤同春”,一般由鹿、鹤、花卉、松树、椿树等意象组成,寓意富贵长寿。

李白诗云“秦王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!”所谓“六合”即天地四方,亦泛指天下。“六合同春”便是天下皆春,万物欣欣向荣。



图片

清康熙·五彩鹤鹿同春描金祝寿纹大花盆


在明代,“六合同春”也会以六鹤的形式来表现。杨慎《升庵外集》卷九十四:“北之语合鹤迥然不分,故有绘六鹤及椿树为图者,取六合同春之义”。



清光绪·雪灰色鹿鹤同春纹绸(局部)


清同治·绛紫色鹿鹤同春团寿纹织金缎(局部)

七 月流火、七夕乞巧

图片
清·姚文瀚七夕图轴,故宫博物院藏


《诗经》曰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”。七月夏去秋来,大火星西落,天气转凉,所以织女们要忙于机杼,赶织秋冬衣服。于是向织女乞巧的七月七便成为一个重要的时节。
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
清·陈枚月曼清游图册,故宫博物院藏

又因七夕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,所以具有了恪守承诺、不离不弃、白首偕老的爱情意味,后续演变成中国情人节,并在明清织绣品题材中颇受青睐。

明·牛郎织女纹方补

图片
明·洒线绣鹊桥补子,故宫博物院藏


除了七月七的七夕节之外,还能从中国历史典故中数出很多经典人物组合,如东汉“建安七子”、魏晋“竹林七贤”等。


图片
清康熙·顾绣竹林七贤图轴(局部)







八 仙过海、吉祥八宝

图片
清乾隆·明黄色纳纱彩云黄龙纹男单朝袍
“暗八仙”代替了原来位于龙纹中央的火珠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@故宫博物院


“八”是“四”的倍数,如果说『四海升平』将世界铺展开来,那么『八仙过海』则增添了世界的维度(神仙和佛法)。

清·斗彩暗八仙纹折腰盘

清乾隆·御制斗彩加粉彩暗八仙福寿纹八方盘口大瓶


道教有“八仙”。八仙每人都有一至二样宝物或法器,一般称为"暗八仙",常出现于刺绣、民间艺术之中,均代表吉祥之意。

暗八仙纹样多为芭蕉扇(汉钟离)、葫芦(铁拐李)、花篮(蓝采和)、荷花(何仙姑)、剑(吕洞宾)、笛子(韩湘子)、鱼鼓(张果老)、阴阳板(曹国舅)的组合。


图片


吉祥八宝纹饰


佛教则有“八宝”,由八种识智即眼、耳、鼻、音、心、身、意、藏所感悟显现。

它们被描绘为八种图案纹饰——法螺、法轮、宝伞、白盖、莲花、宝瓶、金鱼、盘长,分别象征好运常在、生命不息、保护众生、解脱贫病、拒绝污染、取得成功、趋吉避邪、长命百岁。

清道光·蓝色绸绣如意勾莲八宝纹袍料(局部)


清乾隆·青花八宝纹双耳宝月瓶


清中期·画珐琅八宝攒盒

图片
清·画珐琅八宝纹法轮

九 重春色、九秋同庆


清乾隆  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轴(局部)


《易传》中有“纯阳用九之德”、“乾元用九,天下治也”之说。

明清宫廷织绣品上常用“九”字题纹饰来烘托盛运,如“九阳消寒图”、“九龙纹”、“九凤团纹”等。

而在组合繁多的花卉纹样中,也有以九桃喻“九重春色”,以菊花等秋季花卉喻“九秋同庆”者。


清乾隆·青花矾红九龙纹大盘

艺栢『暗八仙』系列图案推荐


图片
图案编号:CY06600039

分享到: